選用反滲透設備和納濾設備注意事項
1、了解兩款設備的性能
2、進 水
進水是選型必備的參數之一,諸如預期的水量、水質以及水源及其可能存在的問題。有時目前的原水流量可以滿足要求,但請你確定在預估原水量當中還應包括將來的用水量增加的計劃,并且目前所需要水量的變化也應在設計時予以考慮。產水的水質要求由最終的用水工藝所決定。產水的制造成本隨最終產水的純度增加而增加。如果用水的要求并非需要達到 RO 出水的高質量,就應慎重考慮采取其他處理方法,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這一因素。水源的化學組成和特性必須深入了解。任何系統的設計必須能夠應付最好或最壞的條件,井水的溫度和化學成份通常比較穩定,懸浮固體(SS)較低,但每一眼井應視為不同的水源。地表水的變化很大,一般溶解固體(TDS)較低,但懸浮固體(SS)、有機物和微生物含量很高,通常市政自來水的取水水源為地表水,系統運行工況常常變化,因而市政供水水質也會有很大變化。保存水源水質的原始數據非常重要,只有妥善取樣和分析方法正確的數據才可以信賴。水樣瓶應經過酸洗,瓶蓋應配塑膠襯墊,取水點應在自由流動水域而不能在死角,僅一個取水點是絕對不行的,必須獲得一系列水樣,覆蓋所有季節和條件,例如雨后或干旱期,任何一個未來可能會取水的潛在的水源都必須作仔細的水質分析。
3、預處理
現在在我們已完全掌握了水源的特性基礎上,對原水進行合理的預處理成為系統運行成功與否的關鍵。一般的預處理過程包括:澄清或石灰軟化,多級過濾器如多介質過濾器、軟化器、活性炭過濾器、保安過濾器及微孔過濾器,保安過濾器后還會設置紫外線殺菌器(UV)以消除細菌的滋生。正確的分析和認真的中試將可避免許多因預處理不合格而引起的麻煩。預處理階段的所有過濾器或軟化器的容器須作襯膠處理或采用耐腐蝕的材質,以減少 RO 和 NF 進水中的鐵離子含量。實踐證明,較保守的設計通常使系統運行更好,且能增強對水質波動的適應性。盡管保守的設計帶來初期投資費較高但其長年累月的總運行成本減低,成功的經驗表明,投資費和運行費應綜合考慮,合理的保守設計所造成的較高的投資費是有價值的。表 2 列出在 RO 和 NF 預處理過程中常見設備的合理設計數據。必須加強預處理的設計或運行管理投加化學藥劑也會影響預處理,對于澄清及過濾時添加的陽離子混凝劑、絮凝劑一定要嚴格控制,謹防過量。如果混凝劑和絮凝劑添加量合理,它們會在澄清或過濾過程中隨污泥排出,但若投加過量,殘余溶解狀混凝劑和絮凝劑就會附著在膜表面造成膜的污染。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是,當陽離子混凝劑與陰離子阻垢劑相遇,時常會發生反應,產生沉淀并污染膜元件。如果采用 NaHSO3對原水作除氯處理,它的投加點應在整個預處理流程中盡可能靠后,通常位于保安濾器前,預處理過程中的 pH 值也應該嚴格控制,因為它們會影響絮凝和氯化殺菌效果。